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五年规划

    信息发布者:刘瑞祥
    2020-10-26 08:32:27   转载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1953年,在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这一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20年这个历史交汇点,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已编制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计)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

    1951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同时,党中央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当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

    “一五”计划于1955年审议通过,确定了以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此后,“三五”至“五五”计划的实施,为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巨大贡献,新中国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编制并实施了“六五”到“十三五”共八个五年规(计)划。其中,1981年开始的“六五”计划,首次将社会发展纳入其中,名称由“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变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6年开始的“十一五”,把“计划”改为“规划”,反映了从计划经济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转变。

    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开始,审议通过五年规(计)划成为历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题: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00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5年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脱贫攻坚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阔步走向全面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圆满实现。

    “五年规划根据党中央建议制定,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向全社会公布实施,是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昌林说。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新中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远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年度有部署,三者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用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为实现伟大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一棒接着一棒跑。

    即将提请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不只包含“十四五”规划,还有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内容。这是继1995年召开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后,五中全会又一次研究远景目标问题。

    “十九届五中全会既着眼未来五年发展,更着眼长远目标,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田坤说。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十三个五年规(计)划,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分析国情世情变化,把握对未来形势的前瞻性判断,是编制实施规划的一条重要经验。

    比如,“六五”计划经过3年的详细调查和反复研究的过程,按照党的十二大的部署,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绝大多数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九五”计划聚焦推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些定位科学、实事求是的计划或规划,对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牢牢立足实际,科学判断历史方位,才能把握发展大势,推动事业取得新发展新成就。”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许素菊说。

    与以往五年规(计)划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十四五”时期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在这种导向下,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经济的依赖性减弱,内生稳定性提高,生产分配流动等方面发生积极变化。“2010—2019年,中国出口依存度从26.2%下降至17.3%,对外贸易依存度从49.4%下降至31.7%。”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孙豪分析,与此同时,中国居民消费率在持续上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因时制宜、因势而动,构建新格局,释放新动能,实现新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坚定的步伐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背景。目前,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国内外环境,我们需要更加自觉地胸怀“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三个五年规(计)划编制实施过程中,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被坚持和完善,确立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其中之一。

    在“十三五”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党中央确立了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这些原则确保了党带领人民坚定朝着既定目标任务前进,确保了“十三五”规划实施顺利,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9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

    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看来,这指出了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既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也是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实践论。

    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未来的中国必将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